10月6日清晨,劍河縣柳川鎮柳堡村的龔祥源一家早早起了床,洗漱打理、吃過早餐后,便將家中的微型農用收割機搬運上車,開啟收獲的一天。
“趕緊把最后幾畝地收完,爭取賣個好價錢,下一步我還準備采購新農機,型號都已經看好了。”龔祥源有些興奮。
早上8時,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,龔祥源操作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勞作,金黃色的稻谷盡數被收入袋中,只需幾分鐘時間便得到滿滿一袋稻谷。
“要是以前,這2畝田我們得收一天。”看著一袋袋的稻谷,龔祥源感慨,過去收稻工序復雜,割稻、打稻、裝袋,回去還要用鼓風機把碎葉殘渣分離出來,而現在的收割機一次性全部解決。
僅一個小時的工夫,稻田已被收割一空,15袋滿滿的稻谷被一家人搬運至田邊的農用車上,沿著幾天前剛剛挖好的機耕道,龔祥源滿載而歸。
龔祥源種植了80多畝水稻,不僅是村里有名的種田大戶,還是農用機械專業戶。除了收割機,從2017年開始,他陸續購買了微型犁田機、脫粒機、搬運機、小型農用車等農用機械,大大提升了農耕效率。
有了輕便靈活機器幫助,龔祥源開始流轉土地擴大種植,目前除了80畝水稻,他還種植了30余畝蔬菜。
“賣完大米以后,打算再買個農用無人機,明年給農田施肥、噴灑農藥就方便多了,再崎嶇的路也不怕。”龔祥源說。
“通過龔祥源這樣的大戶帶動,現在村里種植水稻20畝以上的村民有13戶,水稻年產量已經超過100萬斤以上,村里1054畝耕地得到全部利用,不再有荒田荒地。”柳堡村第一書記楊光平說。